“我站在长长的队里,领我那一小把糖,队很长,我没排到。”大爱孙莉的这句台词。去年知道《安魂曲》要做成中文版,早早就把票买好了,朋友后来买的下午加场,恰恰临时又被安排出差,就这样一天看了2场,只能说过瘾,也算是弥补错过上海的原版演出!作为一个经常出入大小剧场的戏剧迷,这部戏还有提升空间,但并不像评论上所说的那么夸张,只能说杠精太多了,有些烂到不能看的作品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,而一些仅剩的好作品却逼逼叨叨个不停,借着蹭个热度、发泄自己的嗨点,彰显自己仅有的可怜的价值观,就像台词所说的:咸鱼臭、恶心,非常怀疑这些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。中文版确实感觉到了导演下了很大的功夫,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,这些不能说对与错,戏剧本身就需要多样化,如果中文版一味只做原版的复制也能想象到这些杠精的乐趣。
倪大红的演技没的说,这个角色戏剧圈内非他莫属,全身都是戏,特别是最后结束时,听到算盘掉落的声音,那种感觉设计的太赞了!我比较喜欢孙莉这个角色,现在的观众对她太苛刻了,她在小路上奔跑、在柳树下挖土埋葬死去的孩子、老人离开时终于承受不住的痛哭、与三个天使的狂欢,让一个刚17岁的少女承受这些是一种怎么样沉重和从未有过的经历,特别是埋掉孩子后和老人的那段对话,感受到了痛苦过后的坚强,足以看出来孙莉对角色的用心和把控。马车夫前半部分挺好,后面那一幕和他的马儿在对话和吹笛子时,没有让我感受到他失去儿子后无人诉说的无助、孤独、世人的冷漠、甚至对生活的无奈,而笛子和马车是马车夫的全部,只能自己吹笛子(吹笛子是与笛子在倾诉)、与自己的马儿来倾诉,这部分缺少很强的带入感,就会显得吹笛子有点跳戏。
原版作品很经典,经典到了无需其他赘述,我看过原版视频和书籍,感觉中文版和原版最大的差距在台词的力量上,看原版字幕加上画面能直接感受到那股力量,在中文版通过听我们熟悉的语言很难感受到那股劲儿,我很喜欢列文的这本书籍,豆瓣评分也很高,今天又重新读了剧本,中文版的台词和基本上都是按照书籍没有改动,却看完中文版时感觉不到像原版的那股力量,这可能是导演需要加强的地方甚至调整部分台词。有几个地方感觉有断层,比如老人来到柳树下、年轻母亲来到柳树下、天使的出现、天使的对话和天使带着帽子讲故事、死去的老夫人再次回到舞台上、与老人一起在欢乐园坐上木马,感觉这些的出现交代的不是很清楚和顺畅,感觉这些需要导演用心去设计。
另外很喜欢这部戏的舞美,圆形的舞台和上方圆形的架子,代表着天和地,象征着人类生活的地方,每个人都逃不出这轮回,作曲也是本剧的一大亮点,最后谢幕时观众的掌声一直持续到演员离开舞台,这个曲子太有带动力了。
写了这么多,那些打了一分杠精们,如果还是一味带着原著的精神去看话剧,在家读书吧,同时也写给剧组,作品本身因为太经典,观众的要求就会更加严格,毕竟经典都是无法撼动的,希望能继续打磨变得更好。
总之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戏,今年值得看的新话剧更是屈指可数,引进原版作品越来越多,我们更需要有自己文化的作品。